德国分属于《文明6》的文明。
本页贡献者
基本信息
德国 | |
---|---|
特色能力 | 自由帝国城市
每座城市都能建造比平常多一个区域(无视 人口数量限制)。 |
特殊单位 | |
特殊基础建筑 | |
领袖 | |
位置 | 欧洲 |
面积 | 估计1050年有100万平方公里 |
人口 | 估计2630万(1780年) |
首都 | 现为柏林 |
版本 | 无印 |
“德国”直到1870年才出现,当时俾斯麦让所有人相信寡头统治比多人统治好。尤里乌斯·恺撒被认为第一个使用术语“日耳曼尼亚”来代表从“爱好和平的”高卢跨越到莱茵河的原始土地的人。从地理上看,德国从莱茵河延伸到维斯瓦河,从波罗的海延伸到多瑙河。如凯撒所说,高卢人好战,但他们可能是文明人;而条顿人太野蛮粗俗只能靠征服;也许他是对的;随着罗马帝国倒塌,所有粗鲁部落都成为了“自主而独立的氏族[人]和统治 [王国]。”除了共同语言(虽然实际上,其他德国人还是无法理解某些方言)、共同习俗、互相残杀的共同传统外,其他没什么能让他们统一。
(短暂)团结他们的任务留给了曾于800年12月在西方被教皇利奥三世加冕为皇帝的查理曼大帝。但实际是在936年奥托大公成为德国国王的加冕礼,以及随后在统治转让原则的指导下,教皇约翰十二世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身份发表的申明才将这事最终搞定。这两件事之后,出现了很多争论,签署了《奥托法令》,借此教皇被认作是天主教精神领袖——主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解读圣经——同时还将德国国王-皇帝作为他们的现世保护者。奥托毕生都在试图安抚“斯塔姆公国”(组成德国的5个强大自治国:法兰克尼亚、巴伐利亚、洛塔林、萨克森和斯瓦比亚)、与法国、马扎尔、意大利和斯拉夫名族进行战争、镇压各种叛乱,总的来说,他没好好享受生活。
奥托之后的王位继任简直是皇室大作战,混合着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因素。德国国王是由“7位高贵的选民”选出来的(3位大主教和4位世俗德国王子),这是1356年的《金玺诏书》订立的规定;事实上,花了400年时间才得到德国人同意。在这之前,德国君主的选举类似上流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多亏了三十多年战争,选举中加入了另一位选民来保持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平衡;1692年另一个选民的加入打破了没有进展的僵局。随后,在拿破仑了结所有事之前,选民宪法结构在1803年进行了修改。一旦选出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加冕礼就成为了一种仪式,这种仪式由任何一个在当时碰巧是教皇的人来进行。
奥托大帝之后出现了一大堆国王-皇帝:萨克森王室、萨利安王室、霍亨斯陶芬王室、韦尔夫王室、卢森堡王室、维特尔斯巴赫王室和许多哈普斯堡王室成员,谁都不愿放弃。有些人伟大而享有盛名,比如亨利四世和弗雷德里克·巴巴罗萨;有些人唯利是图而虚荣,比如奥托四世和路易四世。不管其能力、政策如何,他们都需要对付成百上千的小王国,且纷纷觊觎王位本身的“权力”和特权。
如果联盟很稳定的话,事情也不会像这样了。1040年左右,法兰克尼亚分裂成更小的实体:法兰克福城邦,美因茨、斯派尔和沃姆斯的贵族主教辖区,以及黑森州等。13世纪,日耳曼骑士团沿普鲁士向东前行以扩展疆域;野心勃勃的德国贵族从斯拉夫人手中夺取了波西米亚、西里西亚和波美拉尼亚。
但,德国相对和平,更重要的是,也相当繁荣。一部分是由于汉萨同盟的兴起,这是港口和银行公会的“商业联盟”,主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贸易。木材、毛皮、谷物、矿石和鱼向西运送,随后成品会再运回东部。以“帝国自由市”(弗雷德里克二世在1226年颁布法令)吕贝克为中心,联盟在科隆、不来梅和汉堡等城市牢固建立起来,并在伦敦和诺夫哥罗德的港口设立仓库和办公室。13世纪到16世纪期间,该联盟一直繁荣发展。整个德国老百姓在这一时期的欧洲都有着最高生活标准。而且德国人口也不断增多;尽管发生了战争和瘟疫,但到了1500年,有500万到600万居民居住在此,其中许多人成了工匠和商人,组织了工会(其中一些允许女性加入)。
同时,随着城市发展以及人们手里有了闲钱,艺术得到了繁荣发展。12世纪时,女修道院院长希尔德加德·冯·宾根不仅写出了有影响力的神学和医学著作,还创作出礼拜仪式的诗歌、歌曲和欧洲最古老的道德剧。一个世纪之后,封·德尔·福格威德为当时的欧洲抒情诗设立了优质标准。随后,名叫约翰内斯·古腾堡的美因茨工匠发明了可移动的金属活字,从而发明了印刷机。一旦普通人能够阅读,并开始思考上级长辈的言行,那么一切都会改变。(德国普通民众识字花了几个世纪时间,但它带来了宗教改革、北方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
德国的进展一切良好,直到马丁·路德把圣经译成了本国语言(如今印刷机的出现让人人都可以买上一本),还在1517年10月把他的“九十五条论纲”钉在威滕伯格诸圣堂的门上。他的“新教”神学很快掀起了农民战争(欧洲最大的民众起义,一直持续到法国大革命),随后,在1555年签订了《奥格斯堡和约》,凭借该合约,路德教会的信仰可得到合法认可,地区信仰也能成为其统治者的信仰,合约失效后,爆发了更加血腥的三十年战争。1618年到1648年间,天主教同盟和新教联盟的军队和雇佣兵大肆屠杀“无信仰人士”。据估计,在宗教狂热摧毁德国之前,德国人口下降了20%到38%。
讽刺的是,杰出人物马丁·路德、艺术家阿尔布雷特·丢勒、学者约翰内斯·罗伊希林、音乐家帕赫贝尔,以及许多著名建筑师,比如,埃利斯·霍尔、汉斯·克鲁姆佩尔等,都被载入德国文艺复兴的史册之中。但对文明更具影响力的是17世纪和18世纪的德国科学家,他们奠定了科学发现、理解和误用的基础,这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还有一个虽是虚构但却最著名的原因:被称为弗兰肯斯坦博士的科学家在因戈尔施塔特大学学习)。斯图加特的约翰尼斯·开普勒彻底改变了宇宙学;博学的莱布尼兹发现了微积分并在1700年创立了普鲁士科学院;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为伦理学寻找科学依据。萨克森的天文学家玛利亚·温克尔曼和法兰克福的博物学家玛丽亚·梅里安的研究工作为其他德国妇女打开了一扇门,她们也成为了著名的疯狂女科学家。随着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多蛊惑敏感人心的机会。
正如德国艺术家和科学家为文明社会传递知识一样,神圣罗马帝国碰巧也这样做了。历史自此立法消灭了欧洲封建主义,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也有了自己的发言权。许多德国王国出现了更有活力的新兴朝代:位于勃兰登堡-普鲁士的霍亨索伦王朝、位于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王朝、位于萨克森的韦尔夫王朝、位于黑森的黑森-卡塞尔王朝,等等。在哈普斯堡的统治下,他们之间有一些小摩擦,自1500年以来,哈普斯堡就一直是德国国王,因此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尽管他是奥地利人。甚至在主要家族灭绝,巴伐利亚的查理七世做了短期皇帝(1742至1745年)后不久,哈普斯堡-洛林王朝就又取得了王位。改革的打算悬而未决,但是如果过程延迟的话,皇帝会承担责任。
弗雷德里克三世需要得到德国公爵的支持来资助他的战争和选他的儿子马克西米兰一世为德国国王,当时,他面对的是一个要求参与决策的联合战线。他们“要求”由选举人和其他公爵组成的议会提供建议并在建立的帝国议会中(德意志帝国国会)对国王进行监督。虽然弗雷德里克避免召开第一次国会,但他的儿子——虽善于调停但却不太聪明——最终召开了沃木斯议会。在那次会议上,国王和公爵们通过了前四条法案,统称为帝国改革,这套法案让这个分裂的帝国获得了很多急需的组织体系,包括“永久和平:(德国贵族之间禁止争斗的法令)和“普通便士”(支持新的基础设施的国税)。后来的议会增加了更多的法律和改革条款…以及税收。
但到了18世纪中期,德国或神圣罗马帝国任何事后的努力都无法阻止事情的发展。各统治者像往常一样维持着自己的军队和外交团,但如今他们却忽略了“国王”的意愿或做法,独立指挥军队和外交团。在西里西亚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普鲁士在“开明专制”的指导下,让其“大国身份”在全欧洲得到认同。在巴伐利亚和符腾堡,统治者在宫殿、情妇和艺术上投入了大量资金。黑森-卡塞尔和汉诺威的伯爵们通过把精英士兵作为雇佣兵出租来赚钱。最终,汉诺威公爵成为了英国国王,并对各种家乡活动失去了兴趣(乔治三世出生于伦敦,在美国革命期间成为英国国王,从未去过汉诺威。)
德意志王国和联合体所有借口的终结最终伴随着法国革命和随后的拿破仑战争而来。血腥的法国大革命加速了德国的吞并和世俗化。吞并是获得周边单一君主制国家土地,并让这些附属国有谈判权的过程。世俗化是指获取被附近贵族谎称是教会土地的所有剩余珍品。从1792年开始,革命新法国和德国大部分地区持续作战,但从未同时进行。(奥地利的)弗朗西斯二世于1806年初退位,随后法国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获胜,此时,德意志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正式解散。拿破仑把许多曾属于德国的附属地重组到莱茵邦联之中,并最终在1815年被德意志邦联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