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
瑞典分属于《文明6》的文明。
本页贡献者
基本信息
瑞典 | |
---|---|
特色能力 | 诺贝尔奖
瑞典招募伟人时可获得50点 外交支持(标准速度下)。工厂与大学分别提供瑞典+1 大工程师点数与+1 大科学家点数。如瑞典在游戏中,进入工业时代后将增添3项特色世界议会竞赛。 |
特殊单位 | |
特殊基础建筑 | |
领袖 | |
位置 | 瑞典 |
面积 | 约45万平方公里 |
人口 | 1600年约130万人口 |
首都 | 乌普萨拉老城、乌普萨拉和斯德哥尔摩 |
版本 | 风云变幻 |
进入新石器时代前,人类便开始在斯堪的纳维亚居住生活了。该地区拥有独一无二的“战斧文化”,因在同时代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石斧而得名。该地区充分利用了小型聚落与小型定居点组成的大型聚居区的优势,从西罗马帝国末期(斯堪的纳维亚部落是由当时的部分移民组成)到中世纪早期,都是维京海盗们的异教领地。
从公元九世纪起,基督教传教士便开始出入斯堪的纳维亚,而最初到达的是圣安斯加。但是直到维京人高度活跃的十一或十二世纪,基督教才大规模地在该地区传遍开来。在此期间,人们开始从传统的维京生活方式逐渐过度到封建意味更浓厚的方式当中。公元1280年,国王马格努斯·拉杜洛斯正式在瑞典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封建主义统治,上层人士开始以既定的贵族身份向君主效忠。
此后封建主义体制与稳固的君主政体持续统治着瑞典。瑞典著名的三王冠(Tre Kronor)纹章在十四世纪早期被初次用于代表瑞典王权,时直今日仍是瑞典的经典标志之一。公元1389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成为丹麦、瑞典和挪威的共同女王。她于1397年创建了卡尔马同盟,将三个王国联合在同一君主统治之下;然而事实上,统一的过程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平和。
丹麦与瑞典之间的互相猜忌导致冲突升级为自相残杀;各派系互相拉拢,甚至日耳曼公国与汉萨同盟也牵扯其中。瑞典人耗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一直想要从丹麦人的统治中获得更大的自治权。1521年,由于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在斯德哥尔摩处决了大批杰出人士,这一问题终于达到临界点。瑞典贵族古斯塔夫·瓦萨所领导的大规模革命便随即爆发。他加冕成为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成功粉碎了丹麦人除掉他的阴谋,同时无情地消灭了所有阴谋势力。因此,他被视为现代瑞典的国父。
在古斯塔夫一世的指引下,瑞典成为了最早皈依新教的国家之一,其与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皈依的时间大致相同(而背景也较为相同,都是国王与主教间长期斗争的结果)。在之后的数个世纪中,瑞典一直都是路德教会的稳固靠山。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弗斯·瓦萨是瑞典最为著名的国王之一。在“三十年战争”中,他一直都是新教阵营中令人敬畏的战士,使瑞典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内成为北欧第一的强国。古斯塔夫·阿道弗斯在1632年的吕岑会战中阵亡,其统治权被独女克里斯蒂娜继承(请查阅相关条目了解其生平)。
然而,在十八世纪初的大北方战争中,瑞典失去了对波罗的海的统治权,俄罗斯与其盟友丹麦-挪威同盟从此称霸了波罗的海。在拿破仑时代,俄罗斯从瑞典手中抢到了隶属于现代芬兰的大宗土地;同时,作为拿破仑重构欧洲计划的一部分,法国元帅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迫使瑞典与挪威结成了一个新的同盟。之后他加冕成为了瑞典国王与挪威国王,谣传这位年轻时曾是巴黎雅各宾派叛乱者的新国王手臂上纹有“杀死国王”一词。
最终,与挪威的这个联盟在二十世纪初瓦解,也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二十世纪早期重要的标志之一。作为化学家和企业家的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送给世人的礼物,第一座诺贝尔奖在1901年诞生。发明了硝酸甘油炸药的他,并不想让世人将他视为高效杀人工具的发明者。
自从拿破仑时间中期开始,瑞典便在欧洲战争中奉行中立的政策。然而其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依然保持中立的态度,却在当时引发了诸多争议,直至今日,学者们仍在互相争论。在之后的多年间,瑞典一直是国际秩序的积极倡导者,并将此视为防止全球性战争和其他政治性灾难的手段之一。
瑞典悠久的历史与其对自身政治体系及统治手段不断更新改良关系慎密,他们成功开创了一个秩序稳定的平等社会,使其国民享有高度平等的权利。自两个多世纪前放弃军事冒险主义后,瑞典致力于将此类资源用于发展国家,大幅提高了国民的生活水平。同时,瑞典利用在联合国中的影响力,一直走在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国际问题的前列。瑞典经济学家与政治家达格·哈马舍尔德曾担任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至今仍是二十世纪中最受人尊敬的政治家。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世界的发展,瑞典继续秉持对公平性原则的追求。瑞典人坚信这一原则适用于世界中的任何国家,因此作为在寻求和平的各方间的自愿调停者,他们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