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
阿拉伯分属于《文明6》的文明。
本页贡献者
基本信息
阿拉伯 | |
---|---|
特色能力 | 最后的预言家
当倒数第二个 预言家被招募后(如果您尚未获得 大预言家),自动获得最后一个大预言家。每座信奉阿拉伯宗教的外国城市+1 科技值。 |
特殊单位 | |
特殊基础建筑 | |
领袖 | |
位置 | 亚非 |
面积 | 在倭马亚哈里发统治下,估计有1500万平方公里 |
人口 | 在倭马亚王朝统治下,大约有3400万 |
首都 | 众多(麦地那、库法、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 |
版本 | 无印 |
在他完成告别朝觐——从而为麦加朝圣确奠定了基础——几个月后,先知穆罕默德于632年6月在麦地那市因重病不治身亡,时年62岁。根据逊尼派的文书,穆罕默德的追随者们选定艾布·司迪齐作为“忠实的指挥官”,他是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也是四大哈里发之首。相反,什叶派穆斯林认为,先知的女婿及堂弟阿里才是穆罕默德选定的精神和现世继承人,一场持续至今的分裂于焉而生。
在阿布·伯克尔和3位能干的继承人对麦地那的统治下,伊斯兰教勇士们的热情被先知的远见所点燃,他们向沙漠和平原各个方向进军,跨越了波斯、叙利亚、埃及,以及安纳托利亚和北非海岸的大部分领域。650年到655年间,他们又将地中海地区的塞浦路斯、克里特岛、罗兹岛以及西西里岛的大部分区域加入其版图,并延伸至拜占庭帝国。655年,拜占庭皇帝君士坦斯二世亲自率领一支舰队对阿拉伯的猛攻进行反击,战争以拜占庭失去约500艘战船及皇帝勉强逃生的结局落败。在其巅峰时期,四大哈里发帝国曾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帝国。
第一任阿拉伯哈里发统治时期,被征服者受到了仁慈对待,多少是因为其遵从穆罕默德教义。战败方中的一神论者(基督徒、犹太人、拜火教徒等)可以选择变成伊斯兰公民,而且如果他们那样做了,国家将给予所有的权利和保护(当然,也包括义务)。考虑到他们的圣经除了有些和《古兰经》相矛盾的地方外,其他还好,所以非穆斯林有权继续践行他们的信仰且享有法律权利。这是一个相对宽容的教义,并在之后几个世纪里一直为阿拉伯哈里发服务。
正如穆罕默德主张的那样,伊斯兰委员会(“伊斯兰世界”)的管理也是真主的旨意。哈里发奥马尔是第二个承担阿拉伯所有埃米尔职责的人,在他的统治下,不断扩张的帝国被划分成12个省,各省都有自己的省督来进行日常管理;每个省都任命了6位其他官员,从收税人到审判长。奥马尔制定了严格的行为准则,如有违反,会受到严厉惩罚,他还要求每个官员每年都要去麦加朝圣,并对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答辩。为减少腐败和滥用权力,哈里发为官员发放高工资,并把这点写进了法律。奥马尔最终遭到波斯狂热分子的暗杀,但他用来管理庞大帝国的政策却沿用了几个世纪。
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遭到暗杀后,什叶派支持的阿里被选为下一任哈里发。但身为奥斯曼同族人和叙利亚统治者的穆阿威叶却在逊尼派的支持下,叫嚣着要报复待在巴士拉的刺客,阿里对此表示反对,因为穆斯林不应该对穆斯林开战。第一次伊斯兰内战——爆发于阿里、穆阿威叶和哈里哲派这三派之间——使穆阿威叶慢慢获得了哈里发的大部分领土。661年阿里在哈里哲派精心策划杀死所有伊斯兰领导人的阴谋中被暗杀。不幸的是,哈里哲派并没有击倒穆阿威叶。与阿里幸存的儿子达成协议后,穆阿威叶获得了哈里发统治的领土,创立了倭马亚王朝并进而歼灭了哈里哲派。
倭马亚王朝虽然只持续了不到100百年,他们却在这段时间里设法消灭了一切危害拜占庭的事物。伊本马尔万(685至705年)和苏莱曼(715至717年)等有才干的倭马亚哈里发将伊斯兰教的旗帜从大马士革首都插向了高加索、马格利布、印度次大陆上的信德、安达卢斯(伊比利亚)、撒马尔罕、河中地区、花剌子模,等等。这一过程中,他们建造了文明史上永久存在的第五大帝国。
既是勇士又是建造者的他们在文明社会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例如,阿布德·伊本马尔万把阿拉伯语变成了国家的官方语言、统一了伊斯兰货币、组建了邮政系统、重新修葺了麦加的克尔白殿堂,而且为了将事情做得圆满,还在耶路撒冷修建了圆顶清真寺。其接班人也在对这一建筑不断进行修建;他的儿子在圆顶清真寺对面建造了阿克萨清真寺、大马士革大清真寺,而且修建了很多道路、挖井,还穿过山脉挖掘隧道,他做这些主要是为了帮助他的军队,但同时也造福了老百姓。在所有倭马亚王朝中,宗教宽容随处可见;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担任重要职务,倭马亚王朝与拜占庭作战时,根本无需担心后方基督教人数众多的叙利亚省。
但是这片至福之地总是麻烦不断。两次内战和740到743年的柏柏尔叛乱削弱了倭马亚的实力;貌似哈里发所参与的边境上不断爆发的战争对此也没有任何帮助。财政枯竭,战争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哈里发追随穆罕默德慷慨对待穷人的宣言而制定了一系列福利计划。最终,哈西姆派,这个什叶派运动的分支,于747年在阿巴斯部落的带领下采取行动反对哈里发。750年1月,在扎布河战役中,两个家族和他们的盟军碰面了。倭马亚王朝彻底战败;大马士革于4月开始攻击阿巴斯王朝,倭马亚最后一个哈里发于8月死于埃及。倭马亚王朝的幸存者(数量不多)穿过北非逃至伊比利亚半岛,并在那里建立了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延续到1031年)。
现在轮到阿巴斯王朝来统治这广袤的阿拉伯土地了,他们管理得还挺好。甚至好到哈里发阿巴斯时期出现了伊斯兰教的黄金时代,当时穆斯林哈里发因科学、技术、医学、哲学、文学以及其他重要方面而成为了世界知识和艺术中心。但首先,黑旗下的阿巴斯王朝需要通过改革和政治上的权宜之计来巩固帝国。
在五位哈里发统治时期里,他们将军队成员进行了重组,如今包括非阿拉伯人和非穆斯林人;他们鼓励人人接受教育,还建了第一座西方造纸厂,这是由塔拉斯战役中的中国俘虏修建的;他们实行标准化货币,并通过皇室支持来保证稳定性,通过有利的法律和关税政策来鼓励贸易。阿巴斯王朝倾向于比倭马亚王朝更虔诚,而正是通过阿巴斯王朝,伊斯兰法再次为法律制度制定了标准。但也许,苏卜哈纳拉最可贵的地方在于他们愿意放弃地方政权,而把政权给贵族——将安达卢斯和马格利布给倭马亚、摩洛哥给伊德里斯、突尼斯给艾格莱卜、埃及给法蒂玛——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维护乌玛(通俗地讲就是“穆斯林社区”),正如《古兰经》所推崇的那样。
到786年,第五任阿巴斯哈里发哈伦赖世德上台时,虽然偶尔有些心怀不满的部落成员发动叛乱,但帝国整体和平、进步,而且非常富庶。此时的巴格达拥有100万健康幸福的居民,而查理曼帝国的“伟大”首都亚琛才不过10万人。哈伦的儿子哈里发阿卜杜拉·阿尔马蒙将其父在巴格达建造的智慧宫制度化,让来自三个大陆的最优秀学者聚集在一起交流思想和文化,以让他们相互学习。这座宫殿是至高无上的人文和科学中心,收录了文明社会最丰富的书籍——其中有希腊语、波斯语、梵语、拉丁语,还有其他一些欧洲语言和阿拉伯语。宫殿一直维持到1258年旭烈兀可汗带领蒙古人洗劫巴格达之前。
3个半世纪后,事实证明一个比整个罗马还要庞大的帝国想要逆历史潮流而行——或者不如说是反抗基督教——必然是不可能的。在遥远的西方,收复失地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倭马亚王朝的势力正慢慢退出伊利比亚半岛。更为重要的是,罗马教廷——或至少是乌尔班二世——认为是时候为了统一的基督教将圣地从统一的伊斯兰教手中“收回”了。因此发动了一系列十字军东征,从1096年那场倒霉的人民十字军开始,到取得胜利的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占据了耶路撒冷,这是所有动乱的根本目的),这给黎凡特带来了一场在这里持续数代的大规模屠杀。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斗争决定了阿巴斯王朝的剩余时间。
驱逐异教徒的任务留给了萨拉丁·优素福·本·阿尤布(简称萨拉丁)。虽然仅仅是塞尔柱王朝叙利亚长官努尔丁手下的一名指挥官,但他却被法蒂玛王朝的苏丹任命为埃及的维齐尔(伊斯兰教国家高官)。1174年努尔丁去世后,萨拉丁以埃及苏丹的身份宣告阿尤布王朝建立,并很快吞并了叙利亚。经历了几次暗杀和小型起义之类的事件后,萨拉丁以开罗为基地(虽然他很少在那里),使伊斯兰教在新的阿拉伯哈里发统治下又重归统一。随后萨拉丁把注意力转回到对付十字军上。他是一位真正伟大的军事指挥官,在后来的时间里他夺回了耶路撒冷,并击溃了黎凡特的大部分十字军国家,而且还与狮心王理查在1192年6月签订了《拉姆拉条约》,规定伊斯兰教要保持耶路撒冷原貌不变,而且允许基督教徒来这座城市朝圣。
随后的7位阿尤布苏丹想要遵循萨拉丁的路线继续前进,但他们却面临无法逾越的挑战。萨拉丁为帝国建立了一套“集体主权”系统,让每个阿尤布家族成员以一个“小型苏丹”的身份统治一块区域,直到后来某人被宣布是权利最高者,他就是阿尔-穆阿扎姆苏丹。这是一种会导致纷争的政治模式。还不到两代人的时间,阿尤布苏丹王朝就陷入了混乱。各地区开始造反,异教徒们——受热诚的教皇唆使——出动了更多的十字军来“拯救基督王国”,马穆鲁克设法推翻了阿尤布王朝在埃及的统治。随后蒙古人来了。经过了几年的边界之争,蒙古大汗命令他的弟弟旭烈兀将蒙古帝国的边境扩展到了尼罗河畔。1258年,旭烈兀可汗占领了巴格达并屠杀居民,其中包括哈里发和他大部分家人。
虽然继任者的王朝幸存了下来,另一个新的伊斯兰帝国也会随之拔地而起,“阿拉伯哈里发王朝”却是一去不复返了。对这个有着600多年辉煌历史的王朝来说,结局着实不太体面,但忠实的信徒们绝不会忘记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