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普切分属于《文明6》的文明。
本页贡献者
基本信息
马普切 | |
---|---|
特色能力 | 托奇
总督就职城市所生产的单位在战斗中获得的经验值+25%。与处于黄金时代的文明作战时+10 战斗力加成。 |
特殊单位 | |
特殊基础建筑 | |
领袖 | |
位置 | 南美洲西部,现今智利以及阿根廷和巴塔哥尼亚的部分地区。 |
面积 | 分布在至少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
人口 | 16世纪约70-80万,现今后代约170万。 |
首都 | 无中心首都城市。 |
版本 | 迭起兴衰 |
西班牙人称其为“阿劳堪人”,这是一个源自其宗教名的外号(今日被广泛认为是侮辱性称谓)。而在当地语言中,“马普切”意为“大地的子民”,指的是活跃在智利中部和阿根廷部分地区的原住民。在约2500年的历史中,这些坚韧不拔的原住民们熬过了无数入侵和艰难困苦。
马普切由数个分散居住的部族组成(包括北方的皮椿切、南方的廻嚟切,以及智利中部的摩卢切),维持彼此间关系的纽带则是相同的传统和社会习俗。只有在需要进行贸易或联合起来对抗外敌时,这些部族才会聚集在一起。
在16世纪早期西班牙征服者到来之前,马普切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智利北方的印加帝国。印加帝国强大且井然有序,苦心经营多年,在新征服的智利领土上建造了诸多殖民定居点。
“马乌莱河战役”标志着印加帝国的拓张达到顶峰,印加军队和2万马普切战士在这场战役中展开正面厮杀。激烈交锋数日后双方均未占据明显优势,印加人最终放弃南进计划,马普切人则成功抵御了入侵者。而这种僵局则标志着一个转折点的出现,在这场关键性战役之后,印加帝国再也未能从马普切人手中夺得更多的土地。
数百年以来,除非出现战事,马普切人都以农业群落的形式分布在智利各地。虽然他们的传统和文化完全相同,但马普切却是由大量独立村落组成,每个村落皆由其自身的族长所领导。
这些早期聚居点高度依赖于基础农业,通过大量砍伐和焚烧清理出林间耕地进行种植(他们的主食为马铃薯)。随时代发展,马普切人缓慢地将自己的领地从智利拓展到了阿根廷,并采纳了更偏重于游牧的生活方式。
随着1536年西班牙人的到来,马普切人不但需要提升自己对军事战术和策略的理解,还要面临早期征服者所造成的社会整体变迁。战争带来了苦难和流离失所,在征服者的淫威之下,马普切人的传统农业社会和经济架构发生转型,更依赖于狩猎和采集。西班牙人在该时期带来了多种外来牲畜,其中包括首次出现在这片大陆上的马匹。马普切人无力抗拒这样的历史洪流,只能适应。
在随后的十年中,战争冲突不计其数,西班牙人最终在总督佩德罗·德·巴尔迪维亚的领导下缓慢侵入马普切,窃取了大片领土。正是在这段时期中,最著名的马普切战斗领袖莱夫扎茹脱颖而出。
被西班牙人俘虏并被迫成为巴尔迪维亚的奴仆后,莱夫扎茹了解到了征服者们的方法和策略,甚至还成为了一个经验丰富的骑手。万事俱备后,他带着从西班牙人身上学到的新知识回到马普切,并很快晋升为战斗领袖的副手。而此时西班牙势力仍在不断深入马普切领地,马普切人别无他选,只能召集全部力量放手一搏。
1553年,莱夫扎茹和另一位名为考波利坎的托奇率领6千马普切战士袭击了位于城镇图卡佩尔的西拔牙堡垒,他们攻下了殖民地并在西班牙援军到来之前将其付之一炬。这标志着他们和西班牙殖民者之间长达三百年的纷争正式拉开帷幕,直到智利独立战争爆发,智利最终才永久脱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19世纪中期,马普切已不再面临国外势力的威胁,但智利政府希望重建并扩张当地工农业,从而引发开拓浪潮。马普切人发现自己的领地被围,同样让人头疼的问题再次浮现。
与西班牙征服者的做法不同,智利政府希望和马普切社会“和平”协作:其实就是侵占他们土地,并在需要时逼走当地居民。这样的行径让无家可归的当地人陷入贫困、无路可走,只能奋起反抗。冲突不断升级,智利军队在冲突过程中不断劫掠马普切人的家园、破坏农作物并抢夺牲畜,导致其人口急剧下滑。在智利缓慢巩固政权的同时,全面战争持续了十余年。
据记载,马普切的总人口共减少50%,20世纪初所剩人口数已不到十万。历史不容否认,胡乱作为的智利政府将成千上万马普切人驱离世代传承的家园,是让他们蒙受惨痛损失的始作俑者。
时至今日,不少马普切人仍在为平等和文化与传统的认同坚持斗争。虽然有超过百万居民声称自己是马普切后裔,但马普切人在智利政府中的发言席位过少,根本无力为自己的忧虑发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抗议活动时有发生,引发暴力事件更是家常便饭,而政府则将诸多民权运动家称为恐怖分子。马普切人的遭遇和其他原住民族颇为相似——被迫在外国殖民和本国发展的时期中背井离乡。而他们的主要诉求也很简单:要求政府根据历史边界返还属于他们的领地。虽然近年来社会公众对他们的境遇已有所了解,但他们的实际状况依旧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