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鲁士

更新时间 2021-01-19 15:57

居鲁士分属于《文明6》的领袖

推荐

本页贡献者

猪大侠
增1,012 改0 删0
Sir.五月
增0 改0 删0
五月
增0 改0 删0

基本信息

居鲁士
图像
特色能力 巴比伦的陨落
对主要文明宣布突袭战争后的10回合内+2 ICON_Movement 移动力。拥有驻扎单位的占领城市每回合的忠诚度+5。宣布突袭战争的 ICON_STAT_GRIEVANCE 不满和好战性与正式战争相同。
文明
议程 机会主义者
喜欢宣布突袭战争的领袖。讨厌不宣布突袭战争的领袖。
宗教
备注 DLC“波斯和马其顿文明及情景包”中新增
版本 DLC

“不要因为敌人的诋毁而心烦意乱,也不要因为盟友的称赞而蒙蔽双眼。除了自己,谁也无法信任。”

  1. 特色能力
  2. 概要
  3. 详细方法
  4. 历史背景

特色能力

巴比伦的陨落
对主要文明宣布突袭战争后的10回合内+2 ICON_Movement 移动力。拥有驻扎单位的占领城市每回合的忠诚度+5。宣布突袭战争的 ICON_STAT_GRIEVANCE 不满和好战性与正式战争相同。

概要

居鲁士始终在寻找绝妙机会,通过迅捷如风的突袭战争扩张帝国。完成占领后,新领土便会迅速被纳入由极为高效的道路网络所构成的波斯城市网络中。

详细方法

建立起密切整合的帝国后,波斯便会如日中天。其国内 ICON_TradeRoute 贸易路线加成能使帝国获利颇丰。他们拥有特色单位长生军和强化的道路网络,能迅速部署有效防御力量应对外来威胁。国内贸易和波斯庭院带来的 ICON_Culture 文化加成使波斯在多数情况下均处于文化领先地位。居鲁士的特色能力使波斯能够闷头发展,而需要扩张时则抬头猛击。由于波斯拥有发动突袭战争的加成,因此与其为邻时必须小心谨慎!

历史背景

充满传奇色彩的居鲁士二世是波斯首位国王,但他也险些未能留名青史。他出生于公元前600年或576年(古代历法较为混乱,后世史学家无法确定准确时间),父亲是安善国王冈比西斯,母亲是米堤亚国王阿斯提阿格斯之女。据传说的记载,阿斯提阿格斯曾反复梦见自己的王位被外孙推翻,因此便信以为真。对他而言,血亲的重要性不及自己的王位。因此他便召见大腹便便的女儿,要求孩子一出生便即刻赐死。这个任务交给了羊倌米特拉达梯,但他并未杀死襁褓之中的居鲁士,而是将王子视如己出地抚养。根据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居鲁士十岁时身世被揭开,原因是他的行为“颇具贵族风范”。阿斯提阿格斯不愿发生内战,也不愿与冈比西斯交恶,因此把居鲁士送回远在波斯的父母身边。

阿斯提阿格斯对这个外孙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在公元前551年其父去世前,居鲁士便已在公元前559年登上王位。和先辈们不同,居鲁士被迫认可米堤亚的宗主国地位。但公元前553年他却出其不意地对外祖父发动进攻。他联合了多个部落,包括妻子卡桑达涅的阿契美尼德亲属,在数次激战后击败了米堤亚人,并最终在公元前549年占领了首都埃克巴坦那。公元前546年接过米堤亚王冠后,居鲁士自封“波斯之王”。史书中并未提及阿斯提阿格斯的下场,但相信被羊倌收养逃过一死的剧情不会发生在他身上。

征服米提亚只是居鲁士的小试牛刀而已。阿斯提阿格斯曾与巴比伦的那波尼德、埃及的雅赫摩斯,以及他的姻亲、吕底亚的克里萨斯结盟。阿斯提阿格斯战败一年后,吕底亚人便出兵进犯。居鲁士征集所有力量在佩特埃拉与吕底亚军队打了个平手。之后他主动出击,围攻吕底亚首都萨迪斯,并使用把骆驼骑兵放置在前线的奇招而消灭了吕底亚骑兵。据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居鲁士并未处死克里萨斯,而是将他视为值得信赖的顾问。但《尼邦拉达斯史志》中的记载则有所不同,称居鲁士欺骗了这位倒台的国王并将其处死。

在平息米提亚的起义,并将克里萨斯丰厚的财宝运回居鲁士的宫殿后,波斯人开始向巴比伦尼亚进发,在途中占领了埃兰首都。公元前540年10月初,居鲁士逼迫巴比伦人在巴比伦北部底格里斯河岸边的奥皮斯城附近展开决战。巴比伦人大败,那波尼德逃走。居鲁士要求停战,从而未遭受抵抗的情况下进入西巴尔。靠近巴比伦时,居鲁士利用巨大壕沟分流幼发拉底河,使大军步行通过河床;然后在夜间拿下孱弱的守卫进入城市,“囚禁”了那波尼德。(《尼邦拉达斯史志》称他被流放,软禁在附近的卡尔马尼亚度过余生)

将失落的巴比伦尼亚纳入广阔的国土后,居鲁士还在不断为自己的帝国添砖加瓦:叙利亚、朱迪亚和帕特拉。志得意满之际,居鲁士自封“巴比伦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四方之王”。这段话节选自著名的《居鲁士铭文》,它被蚀刻在供奉巴比伦主神马杜克的萨吉拉神庙中的地基之上。铭文谴责那波尼德对神不虔诚,而将居鲁士描述为“让马杜克十分愉悦”。此外,铭文还详细讲述了居鲁士如何改善巴比伦人的生活、恢复之前被定为非法的庙宇和教派,以及遣返难民——如公元前538年判决被俘虏的犹太人重返犹大王国。

虽然部分史学家和其他心怀希望的思想家将居鲁士铭文视为人权宪章的早期形式,但更多的学者认为它不过是源远流长的美索不达米亚传统中新王登基时彰显慷慨和改革罢了。尤其是在一位不受欢迎的国王刚刚倒台的背景下,这样的可能性更大。

在统治的末年中,居鲁士为阿契美尼德王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避免新征服的土地中出现动乱,他将许多贵族任命为政府官员,并给与他们同等的波斯贵族身份。同时他保留了占领国家中原有的制度,使当地人民获得高度自治,并且不干涉本地宗教(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极其英明的决策)。此外居鲁士沿东部边界修建了一连串驻军城镇,保护帝国不受中亚游牧民族的侵扰;并在首都帕萨尔加德构建了一个精简的中央政府,通过当地长老治理各地区。简而言之,居鲁士成功将自己占领的广大领土改造成了和帝国体制一样的国家。

居鲁士的死因众说纷纭。据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他的记载也多为稗官野史),擅长背后捅刀的居鲁士最终死在骁勇善战的斯基泰女王托米丽司的手中(这种说法在托米丽司的文明百科条目中另有叙述。)史学家克特西亚斯所著《波斯志》中称居鲁士在镇压德比斯人时被杀,这种说法比希罗多德更不可信。而史学家伯诺索斯则称这位波斯帝王在锡尔河上游西北部和达海人的战斗中死在弓箭手的箭下。最后一种说法来自历史学家色诺芬的《居鲁士的教育》,称居鲁士在首都安然离世。无论死因如何,居鲁士的遗体被安葬在帕萨尔加德的石灰岩陵墓中(这为色诺芬的说法增加了可信度)。不少人相信这座陵墓仍然保存在古城的废墟之中。